来源:牛宝体育娱乐平台 发布时间:2024-12-23 10:07:34
中国建筑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这个第一个任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建筑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谋创新,推动新兴起的产业“快生根”、传统房建“发新芽”、基建业务“长成林”,深入开展产品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三化融合产品培育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努力谱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更新与闲置工业用地功能转换工作快速推进,建筑行业也进入急速转型时期,要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就要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以城市更新为代表的建筑业转型发展新增长点,正如同一块块拼图,逐渐整合出建筑业明天的样貌。
中国建筑积极拥抱新发展模式,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从群众现实需求出发,加快城市更新的步伐,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
历史街区焕发全新活力。走进上海黄浦建国东路街坊,这里是中心城区最大的石库门里弄片区之一,紧邻党的“一大”会址,区域内有巴金故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荣金大戏院、特色里弄建筑等共13处文物,还有不少建筑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中海集团在这个地方进行了诸多探索,城市更新让街区居民就此告别“近一万个手拎马桶”,城市面貌、城市功能焕然一新,“民生洼地”蜕变成“城市秀带”。
“花园城市”扮靓魅力古城。在曾经棚户区、城中村、菜市场、库房穿插其中的西安二环闹市区,中建丝路创新应用花园城市生态价值提升系统解决方案,为古城西安更新出一片世界级城市绿洲。地面密集的森林花木,嵌入地上金黄色的步道,串联起24个下沉式广场、34个“水滴”天井、地下商业区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道路在此井然有序,水、电、气等综合管廊置于两侧最下层。项目团队统筹规划地铁、市政道路、地下商业空间、管廊、地上景观五大业态,使得原先“老、破、旧”区域化蛹成蝶,成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有益探索。
工业遗址变身商业园区。“力波啤酒厂侬晓得伐?”在中建七局承建的上海市首个零星工业用地全方面转型项目——上海力波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废弃老酒厂摇身一变,成了包含甲级写字楼、商业街区、租赁式住宅、花园办公楼等多重业态的商业综合体。项目遵循“留改拆”的城市更新建设理念,既保留了老上海人的“情怀”,也为居民打造了全新的生活空间。
污水治理换来鸟语花香。在兰州七里河,水流潺潺、鸟语花香。在中建市政西北院设计、中建四局承建的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里占地162亩的公园,有绿植、有喷泉还有健身器械。而在这一切的下面,是一个巨大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在负18米下,污水处理厂像一个巨大的“迷宫”,32个车间被管道串联,紧密排布,三条生产线万吨的生活垃圾污水,为临河而居的老百姓生活带来了新变化,营造了茶余饭后休闲、社交的绿色空间。
管网畅通让城市“有里有面”。地上,公路交错纵横;地下,管线编织成网。中建二局使出“绣花功夫”,借助科技力量,在重庆綦江项目现场派出检测机器人进入地下管道爬行,路面上“驾驶员”通过平板电脑就能实时观看管道内壁检测画面,如同照CT,不用再开挖路面、派工人下井,开挖管道从传统模式的1个月缩短到4天,助力城市“里子”工程——地下管网改造升级。
智慧城市提升治理效能。走进天津葛沽市民中心,一个能1:1复制城市细节、实时监测城市运作情况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大屏跃然入目。该智慧管理平台是中建安装打造的CIM平台,可对全镇域进行三维分级建模,大到整座城市的结构布局,小到街头巷尾的路灯井盖,皆能一览无余、尽在掌握,轻松处理多类综合事件,并方便市民获取各类政务服务,使得公共服务作业效能提升20%,居民投诉量同比下降20%。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2024年,中国建筑持续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场景、新模式和新产品,扎实推进传统房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既有优势、发展新的优势。
随着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中国建筑充分的发挥全产业链优势,聚焦优质客户、优质项目、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不断推进市场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提升高水平建设能力,赋能产业升级,拓展幸福空间。
“工业上楼”百花齐放,“上楼”模式更优解持续探索中。中建科技承建的深圳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项目,采用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建设效率提高45%;中建二局承建的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一期项目采用“环形坡道+高架道路”,在货运交通上实现“多首层”厂房。
“城市会客厅”拔地而起,汇聚城市发展动能。中建四局承建的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竣工,于9月25日迎来了首场国家级盛会——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助力杭州打造“赛”“会”之城;中建八局承建的“数字会客厅”——芜湖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整体的结构封顶,建成后将成为以商业、餐饮、休闲娱乐、酒店、公寓功能为支撑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
医疗资源加速扩容,打造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建八局承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项目竣工,中建五局承建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封顶,中建一局承建的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民生医疗工程——云南中山大学澄江市医院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中建三局承建的甘肃省中医院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项目建成试运营......近期,中国建筑打造了一批涵盖现代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进一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区域辐射能力,致力让人民群众“看大病不出省”。
建筑施工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轰鸣声响彻耳畔;飞扬的尘土中,建筑工人有的搬运材料,有的忙着安装......在不少人印象里,建造房子是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基地作业车间,钢结构自动焊接机器人正忙着焊接,一个个房间初见雏形。这些由机器人操控完成流水线建造作业的房屋建筑模块可直接运往建筑工地,像“搭积木”“造汽车”一样盖房子。
精准高效的智慧建造,已成为建筑业发展迭代的重要趋势。中国建筑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研发应用了SMC钢结构模块、MiC混凝土模块、装配式构件产品等,使房子成为科技集成应用的重要载体,让居民住得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
走进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汉汉芯公馆,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工厂预制的剪力墙等装配式构件,不仅建设工期缩短2个月,还是环境友好型的好房子。
中建八局山东青岛黄埠岭安置区项目用上了“造楼工厂”——“天蝉”。采用仿生学设计,像蝉一样上下爬行的“天蝉”自爬升系统,能克服了传统爬升方式误差适应性差、支点无法同步受力、埋件倒运困难等行业难题,一小时就能顶升1层。
在沈阳在施体量最大的超高层综合体——沈阳金廊22-1项目,北斗卫星不仅能在地面道路给群众导航,还能在高空给超高层建设“导航”。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超高层北斗卫星施工定位测控装备可修正建筑物施工轴线的垂直度,使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目前,318米写字楼核心筒已于9月封顶。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则搭载了中建钢构自主研发的钢结构智慧建造中心。该建造中心仅1个标准集装箱大小,展开为半径35米的“可移动智慧胶囊工厂”,能上楼、能拖着走,在工地轻轻松松实现水平运输和垂直吊装,10台柔性焊接机器人可在这里同时开焊。
据统计,国内新建建筑90%以上都达到了绿色建筑要求,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方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吸入”阳光、“呼出”清洁电力,中国建筑创新应用绿色低碳建筑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的一座座“会呼吸”的建筑,在全国各地相继“落地生根”。
中建滨湖设计总部以生态屋顶作为多功能集成平台,大量运用本土植物打造多维度绿化体系进行植物固碳,使室外平均热岛强度低至1.39℃。项目设计还贯彻水弹性城市理念,增强场地的韧性。雨水经场地收集后转至下沉式净化庭院以及雨水调蓄池,再经净化以后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景观补水等,全年综合节水可达1700吨。
中建八局承建的住建部批复的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区)试点项目之一——南京南部新城中芬合作交流中心项目已雏形初见,双层幕墙中间的空隙使空气在幕墙中循环,兼顾夏季通风和冬季保温,提高隔声与遮阳效果。夏季,“会呼吸”幕墙让人们感受到一丝天然清凉。
中建装饰承建的自主研发并建造的基于“双碳”与装配式建筑发展框架下的系列模块化产品,让住户不再担心新房空气污染,线%的高装配率,单个模块从起吊到完成安装仅需9分钟,并通过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健康人居环境监视测定平台及设备,有效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产生,将绿色低碳贯穿至产品全生命周期,可大范围的应用在酒店、文旅、学校、医院、办公等不同场景。
珠江入海口,是为伶仃洋,潮起潮落,风起云涌。6月30日,由中建科工参建的全长约24公里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跨越伶仃洋、连接东西岸,为当今世界最大湾区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注入发展新动力。
2024年1-8月,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852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1.6%,在水利水电、轨道交通、通用航空、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依托传统基建主业优势的同时,致力于发展新基建并与传统基建融合推进,为公司发展培育新动能,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融入重大战略,服务强国建设。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中的兰张高铁兰武段近日建成通车、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项目进入主体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等一批民航项目正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中建五局承建的长沙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中建六局建设的省道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通车......一条条康庄大道、一条条凤凰展翅、一座座巨龙横卧,助力完善交通网络完善、区域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文化交流注入活力。
发展绿色基建,优化人居环境。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绿色”正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中越来越鲜明的颜色。深圳坪山河两岸原先污水直排入河、鱼虾不生,经过项目团队以流域为单元全链条的防洪排涝体系结构和立体化精准治理技术、提高河流防洪标准与恢复生态原真性景观相结合的技术、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坡技术,成功构建生态韧性河岸;围绕“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开展系统治理,从过去单纯的“治湖泊”转变为系统的“治流域”,经过控制水土流失、疏通河道等措施治理后的乌梁素海,如今重放光彩,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外明珠”。
完善业务布局,赋能新兴基建。中国建筑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加速布局,不断开拓新兴基建蓝海市场,培育企业未来的发展新动能。在新疆,中绿电尼勒克县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320万千瓦光伏项目层层叠叠的光伏板下,牛、羊、马自由“干饭”;在湖南安化、辽宁大连庄河、河南后寺河,一个个抽水蓄能电站正加速建设,助力节能减排和践行“双碳”目标;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规模全液冷智能算力数据中心竣工、中国联通上海临港国际数据港项目封顶、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据中心开工,一大批数字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赋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助力打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在深圳宝安,基于“光储充放”一体化技术的中建科工“充美”超充站,能轻松实现电动汽车与微电网的双向能量互动,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停车、充电、洗车、休憩“一站式”超充服务,让用户轻松享受“一杯咖啡、满电出发”。